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历届毕业证样本图片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国内财经名校、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主办的独立学院。学院成立于1999年,最初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并于2005年正式确认为独立学院。为顺应国家独立学院改革发展要求,2019年南京财经大学与新华集团携手转设发展学院,共同谱写发展新篇章。学院现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鹿鸣大道66号(高淳校区),新校区占地1100余亩(或千余亩)。学院紧密依托南京财经大学的优质学科和师资资源,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经管文法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一万余人(或8400多人)。学生学业期满,符合毕业和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按教育部和江苏省有关规定颁发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教学质量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强化特色、改革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依托南京财经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学院形成了经管为主、兼具文法的专业特色,设有国际经贸学院(系)、金融税收学院(系)、会计学院(系)、工商管理学院(系)、法学院(系)、外国语学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公共基础学院(部)等8个教学单位,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电子商务、金融学、保险学、税收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学、英语等15个本科专业。其中,税收学、市场营销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专业为江苏高校品牌建设专业。
学院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为落实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强化通识课程改革,引入优质在线通识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力推动开放办学,积极与南京市及区级司法局、人民检察院、南京体育产业集团、万得信息、顺丰速运、苏宁科技、浙商证券、高淳陶瓷、江苏舜天等众多政府机构、知名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校地、校企合作,通过共建实习基地、专业共建、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等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就业创业竞争力。师资队伍建设以校派教师、自有教师、外聘教师相结合,选聘高水平教师担任系部和专业负责人,并面向社会招聘高校高水平退休银龄教师及高层次人才(如2025年招聘),以保障教学水平和学科建设持续发展,筑牢人才培养根基。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历史沿革1999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初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
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确认为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独立学院。
2017年:江苏省本科招生批次调整,学院在此年及之后的招生中被纳入第二批次(原表述为江苏第三批本科招生,但自2017年起被认为是第二批高校)。

2019年:为响应国家对独立学院改革发展的要求,南京财经大学与新华集团携手合作,推动学院转设发展,开启新篇章。学院开始迁址建设。
迁址高淳:学院办学地址由原桥头校区(镇江)和福建路校区(南京市鼓楼区铁路北街128号)迁至高淳区鹿鸣大道66号(高淳校区),新校区占地1100余亩(或千余亩),并于近年投入使用(2025年资料显示已完成迁址)。
中文名: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外文名: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Hongshan College
简 称:南财红山学院
院校代码:4132013990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教育教学: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围绕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在专业与课程体系上,精准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设的15个本科专业覆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四大门类,重点打造省一流专业(税收学、市场营销)和品牌专业(法学)。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借鉴南京财经大学本部的成功经验,探索实践如审计学专业与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共建的“天衡班”模式——该模式采用“一生一策”场景化教学,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专业人才。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仿真模拟等多元化方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环节是重中之重,学院建立了广泛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网络,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确保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锻炼能力。学院积极将职业发展指导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展类似“就业嘉年华”的赋能活动(如设置“能力成长”、“实战达成”等模块进行简历优化、面试模拟等),贯通求职与发展各环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学院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奖助学金及转专业政策(优秀学生可在一学年结束后按规定申请转专业),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持续改革创新,旨在为社会输送政治可靠、知识扎实、技能娴熟、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