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拥有逾百年的悠久办学历史。学校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园路279号,隶属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秉持“勉励耕耘,树木树人”的校训精神,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校园总占地面积1600余亩,环境优美,人文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设有读书廊道、阅读书亭等沉浸式阅读空间,图书馆构建了特色文献保障体系。学院设有园艺科技、园林工程、经济管理、智慧农业、环境工程、食品科技、国际教育7个二级学院,开设覆盖农业及多领域相关专业,各类在校生规模逾万人。学院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致力于营造有温度、讲情怀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学院始终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持续深耕课堂教学主阵地,制定并实施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深化教学改革,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七百余名教职工,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如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及副高级以上专业人才)。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通过共建“耕读实践基地”等平台,组织学生结合农事实践开展学习活动,提交读书报告,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依托国家级、省级教学资源库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结合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有效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还高度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和工匠精神塑造,实施“未来工匠”读书行动,举办“苏农阅读节”,开展“经典阅读铸匠心”打卡活动和劳模工匠阅读分享会,打造职业特色阅读品牌,促进学生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协同发展。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沿革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苏州府官立农业学堂”,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农业职业教育机构之一。其后历经多次重要变革:1912年更名为“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1927年成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区立苏州农业学校”;1929年定名为“江苏省立苏州农业学校”;1946年升格为“江苏省立苏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49年改称“苏南苏州高级农业技术学校”,1952年复名“江苏省苏州农业学校”。1958年至1962年间,曾一度升格为“苏州农业专科学校”,并于1959年并入江苏省水利专科学校(期间与苏州农校并存)。文化大革命期间(1969年),学校一度停办,转办为“苏州第十二中学”。1979年恢复“江苏省苏州农业学校”建制。2001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江苏省苏州农业学校基础上正式升格建立为高等职业院校,定名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中文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外文名:Su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简 称:苏农 (SuNong)
院校代码:12808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学院的教育教学活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密围绕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需求,招生专业广泛分布于园艺园林、经济管理、食品科技、智慧农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完善,通过强化实验(训)室安全管理、提高巡查频率、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如耕读实践基地)等方式,确保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学院持续推进“三教”改革,大力开展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创新。高度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与等级认定,常态化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继续教育与社会服务并举,开设成人函授大专、退役军人培训、农民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和学历继续教育项目。书香校园建设卓有成效,构建了“资源—活动—空间—机制”四位一体阅读生态,图书馆资源建设精准化,设立“农耕文化主题阅览区”和“有声阅读站”,举办耕读讲堂、田间读书会,评选“最美耕读笔记”。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细致入微,通过“花木向阳”辅导员工作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智慧校园建设(如“微服务”小程序)便捷了师生学习生活(如送书上门、预约图书),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如提供“宿舍全家福”拍摄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温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