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
上海体育大学(原名上海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建的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学校秉持“身心一统,兼蓄竞攀”校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承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弘扬体育文化”的使命,践行“为了师生终身发展”的理念和“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现拥有杨浦、徐汇、松江3个主校区及江湾、黄浦教学点,占地面积超11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作为国家“双一流”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单位,学校致力于探索体育特色创新发展路径,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学校相关机构视察并复信学员,体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怀。
上海体育大学教学质量上海体育大学教学质量突出,学科实力国内顶尖、国际知名。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和第二批专业学位评估中,学校核心学科“体育学”及“体育”专业学位均获优异成绩,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更获评A+最高等级。学校拥有体育学、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自设体育管理、体育工程学、运动康复学、反兴奋剂学、体育传播学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约600人,运动健康科学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现有2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省市级一流本科专业达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市级24门,基本实现本科专业优质课程全覆盖。
上海体育大学历史沿革上海体育大学创建于1952年11月,最初命名为华东体育学院,由原南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体育系科合并组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体育高等学府。1956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学校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管理。2001年6月,学校管理体制转变为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单位,标志着发展进入新阶段。2023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实现了办学历史上的重要跨越。经过七十余年发展,学校已构建起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中文名:上海体育大学
外文名: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简 称:上体 (SUS)
院校代码:10277
上海体育大学教育教学:上海体育大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科技前沿与体育实践,学术创新成果丰硕且国际影响力显著。近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在体育类高校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实现零的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全国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居同类高校领先水平,承担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4项。学校深度服务国家战略,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等专项的项目主持单位。在人工智能赋能体育领域成就斐然:发布全国首个体育人工智能大模型;于巴黎奥运周期推出的“3D+AI”创新成果,被跳水、游泳、田径、体操、攀岩、羽毛球等多支国家队应用于备战参赛,相关项目入选工信部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智慧体育典型案例,并获得上海市“先导产业创新发展(AI+)”专项立项。学校主办的《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版)》(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创刊仅六年即跻身全球体育科学领域前2%,是中国内地唯一同时被SCI、SSCI、PubMed收录的体育学术期刊,连续多年在“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排名第一,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学校国际学术地位持续提升,连续在软科“全球体育类院系学术排名”中位列全球百强(亚洲领先),并是国内唯一荣获“中国冰雪科技联合攻关单位”的体育院校,彰显了在推动中国体育科研走向世界舞台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