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盐城市的一所省属全日制公立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享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的区位优势。学校隶属于江苏省人民政府,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并作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凸显其在工程教育领域的权威地位和引领作用。学校占地面积2270亩,校舍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7亿元。截至2018年数据,学校设有20个教学院部,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材料工程等6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在校规模超过20000人,并拥有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在校研究生181人。学校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强化产学研结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配有现代化实验室、图书馆、实训基地等,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学校声誉卓著,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学校”“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体现了综合性、应用型、创新型的办学定位。
盐城工学院教学质量盐城工学院的教学质量以卓越工程教育为基础,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注重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融合,实施“新工科”教学模式,强调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革新。2024年11月,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红色全景资源创意展示大赛中,盐城工学院师生团队凭借扎实理论功底与数字技术应用荣获佳绩,彰显教学成果的实效性和竞争力。学校持续改革思政教育,将盐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开设“行走的思政课”,通过革命纪念馆实地教学、新媒体技术(如“排、练、演、讲”网络教学法)使抽象理论生动化,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知识吸收率。科研反哺教学成效显著,2025年专利创新成果丰硕:6月14日联合申请“基于条件概率矩阵与GCN的多标签图结构构建方法”专利(公开号CN120147713A),解决传统技术过拟合问题;8月19日取得“基于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有声书自动生成方法”专利(授权号CN116821410B),展示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创新力;4月24日申请“管道积尘厚度在线监测系统”专利(公开号CN119803315A),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度。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包括生师互动率、实验课程覆盖率90%以上、毕业设计应用导向,确保学生技能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就业方向多元,毕业生广泛进入工业、信息、环保等领域,就业率稳定高位,印证教学质量的社会认可度。
盐城工学院历史沿革盐城工学院的历史沿革始于1958年6月,初名盐城工学院,是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布局的重要成果。1961年3月,学校更名为盐城工业专科学校,成为全国建材类高等专科教育的先驱之一。至1986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建材类3所示范性高等工业专科学校。1985年,盐城职业大学成立,奠定了后续合并的基础。1996年5月,学校迎来重大转折:盐城工业专科学校与盐城职业大学合并重组,复名盐城工学院,并升格为省属本科高校,标志着办学层次的跃升。2000年2月,盐城会计学校(创建于1964年)并入盐城工学院,丰富经济管理学科体系,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历经60余年发展,学校从单一专科院校成长为综合性本科高校,设有多个二级学院:2000年3月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2002年设立博雅学院(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校名更迭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始终坚持“以工为主、服务地方”的宗旨。2025年,学校保持强劲发展势头,通过专利研发与技术转移(如盐城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推动产教融合,延续其作为省级骨干高校的使命。
中文名:盐城工学院
外文名: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 称:盐工

院校代码:10305
盐城工学院教育教学:盐城工学院的教育教学体系坚持“笃学格致,厚德重行”校训,构建全方位人才培养框架,涵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本科教育方面,依托20个教学院部(如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等)开设64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类专业占比超70%,强化实践教学和产教融合,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确保50%课程融入企业实训。研究生教育方面,学校拥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实施“联合+全程”培养模式,重点发展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继续教育涵盖成人、自考等形式,由继续教育学院(盐城开放大学)负责,提供多样化课程。教育创新成果显著:博雅学院作为2002年创立的二级学院,开设土木工程、电气工程、财务管理和艺术设计等专业,采用小班教学和行业导师制;教学方法上,整合数字化资源(如虚拟仿真教学中心),2024年思政课改革将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课堂,拓展红色遗址教学场景,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师资建设对标国际化,邀请企业专家兼职,生师比16:1,支撑学生科研创新(如2025年多模态语言模型专利)。教育质量保障通过ISO体系认证,课程评估连续5年优良率超95%,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年均百余项,凸显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