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大学毕业证样本 2025-10-03 2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简介: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以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为主,兼残疾人事业专门人才培养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由教育部创办于1982年,初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开创了中国独立培养特殊教育师范生的先河。学校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拥有栖霞、江宁和浦口三个现代化校区,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作为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摇篮和重要基地,学校始终秉承“博爱塑魂”的校训,致力于为全国特殊教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截至2025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达10100余人,其中包括310余名残障学生,是国内残障大学生比例最高的高校之一。学校图书馆内设南京无障碍图书馆,盲文图书藏书量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并建有国内第一所教育类历史博物馆——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成为传承和弘扬特殊教育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学校不仅是特教师资培养的学术高地,也通过组建“全国大中小学校特殊教育联盟”(至2025年已有475家成员单位)等举措,持续引领特殊教育学科建设、课程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创新。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学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特教人才”为核心目标。在专业设置上,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与优势,现设有11个学院,开设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法学等八大学科门类的30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特殊教育”是学校的王牌专业,特殊教育学院还拥有全国唯一的“孤独症儿童教育”本科专业。康复科学学院开设康复治疗学、教育康复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等特色专业;管理学院(无障碍管理学院)则聚焦公共事业管理(残疾人事业管理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培养服务特殊群体的管理人才。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了“博爱·同心”心理育人体系,通过“五心润育”(同心、爱心、润心、精心、耐心)策略和“三全育人”(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浸润)理念,构建“校—院—班—寝”四级联动机制,并创新应用“艺术疗愈”(如非遗纸鸢制作、园艺疗愈)、“沉浸体验”场景化育人等模式,筑牢融合校园心理健康防护网,有效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和专业认同感。学校建有多个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如特殊教育发展指导中心、特殊教育教师实践教育中心、特殊儿童康复实践教育中心以及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历史沿革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82年。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支持下,经教育部批准,新中国第一所专门为特殊教育培养师资的中等师范学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特殊师范教育的开端。建校之初,学制四年,面向全国应届初中毕业生招生。1997年,学校由教育部划归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开启了属地化管理的新阶段。2009年,学校迎来重要发展节点,成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建单位,进一步强化了与残疾人事业的紧密联系和资源整合。2015年,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年份,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学校立足“唯一性、行业性、特色性”的特点,持续探索高等教育、师范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融合发展之路。2022年,学校牵头联合全国188家大中小学校成立“全国大中小学校特殊教育联盟”,至2025年该联盟成员已扩展至475家,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在组织学科建设、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推动了中国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和向学前、职业教育“两头延伸”。

中文名: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外文名: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简 称: 南京特师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院校代码: 12048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育教学

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立足特殊教育核心特色,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进行多元化、融合化、专业化探索。学科专业布局科学合理,在办好特殊教育主干专业的基础上,延伸覆盖康复、管理、艺术等相关领域,形成了教育学为主体、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支撑格局。教学方法注重融合创新,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自主研发如“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学生构建了模拟与实战结合的学习场景。实践教学体系完备,依托多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及与联盟单位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且高质的实习实践机会,强化职业能力养成。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吸引和培养了一批具有跨学科背景和专业特长的教师,如手语心理咨询师、融合教育导师等,并组建跨学科团队服务育人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残健融合教育生态营造,教育教学全过程渗透“博爱塑魂”校训精神,通过设立无障碍图书馆、组织特色品牌活动(如心理博览会、心理情景剧大赛、手语操比赛)、开发“融·合”艺术团体辅导课程等,实现心理浸润和实践育人的双轮驱动。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致力于传播中国特教经验。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实践技能、深厚的博爱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毕业生在特殊教育、残疾人事业管理、康复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中国特殊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和残疾人事业进步持续贡献力量。

南京体育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 上一篇 2025-10-03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下一篇 » 2025-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