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由益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学校地处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风桥镇新塘村,紧邻长张高速出口,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占地636.29亩(其中高新产业学院104.43亩),建筑面积超17.6万平方米。作为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学校规模宏大,在校学生人数达10938人,开设28个专业,涵盖船舶工程技术、电子商务、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现代农业技术等方向,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单位性质为高等教育单位,规模超5000人,拥有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平台,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学校在单招招生中竞争激烈,2025年计划招生1750人,吸引了3224名应往届高中/职高毕业生及社会人士报考,反映其社会影响力与教育吸引力持续提升。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突出,以纵深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为核心特色。2020年,与益阳高新区管委会共建高新产业学院,实施“学院对接园区、专业对接产(企)业、课程对接岗位、学习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培养“未来工程师”。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可白天在园区企业实习、晚上回校交流学习,学生曾创、黄伟等在大三阶段即成为企业“准工程师”,毕业即转正。学校与园区优质企业如维仕科技、信维电科、三一集团、金博碳素深度合作,引入真实生产任务于课堂,确保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校方数据显示,校企“订单式”培养覆盖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紧缺专业,园区企业员工层中毕业生占比高达30%,多名学生在高端研发环节任职。这种模式打通了就业“一公里”,获教育部认可,计划两年内新建高水平产业学院,强化科教融汇,持续为区域经济输出技术技能骨干,2024年报道显示该校成为解锁工程师培养密码的典范,社会口碑优良。学校在省级建设中屡获殊荣,教师团队包括湖南“楚怡”教学名师和国家级非遗大师,师资结构优化,双师型教师占比高。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沿革学校历史可追溯至1972年创立的原益阳地区农校和1979年建校的原益阳地区供销(工贸)学校,前者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后者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两校合并升级为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并获教育部备案(全国统一代码13808,湖南省招生代码4743)。2006年6月,整体迁至现址——原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址,实现资源整合与校园扩建。2016年8月,益阳商务电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划归学校管理,进一步扩充学科体系与办学规模。近年来,学校发展迅速,2016年至今持续优化师资与设施,2024年经省政府批复强调其公办性质,2025年单招考试数据印证其招生活跃,现为湖南高职教育骨干单位,体现了从重点中专向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稳步转型历程。
中文名: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外文名:Yi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简 称:益阳职院
院校代码:13808
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完备,覆盖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专业设置方面,以28个专业为核心,分设11个教学机构,包括船舶工程技术、电子商务、园林技术等热门领域,并扩展至现代农业技术、机电一体化等特色方向。实践教学方面,依托高新产业学院的产教融合模式,学校建立10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如船舶实训中心、奇瑞汽车实训场、工业机器人实验室、农产品检测站等,确保学生能参与真实生产任务。师资队伍强大,拥有在岗教职员工492人(不含合作办学136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87人、博士后4人、硕士研究生174人,双师型教师207人,并配备国家级非遗制作技艺大师工作室及教师工作站。学生培养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方式,如单招考试中综合评测,强化技能应用;日常教学中实施分阶段实习制度,学生可在企业顶岗实训。教育教学成果丰厚,毕业证编号规范,2000年后使用17位编码规则(前五位为13808),获无毒校园等荣誉,就业率稳定在高水平,2025年数据显示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胜任园区企业工程师等核心岗位。学校持续更新教学大纲,合作企业参与课程设计,确保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发展。